必威Betway东盟体育举办第78期“光华”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10

2025年3月26日下午13:00,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第78期光华学术论坛在资环楼354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李媛媛老师主持,张敏华老师和刘慧颖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

评委老师们

现场老师和同学们

上半场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周小奇老师课题组的肖文胜同学,他口头汇报的题目是《植物多样性丧失减少了全球森林土壤的甲烷吸收》。试验结果发现植物多样性增加可显著提升土壤甲烷吸收能力,模型也表明,全球森林土壤的甲烷汇能力因植物多样性增加而提高。因此,维护高植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建议将多样化的植物种类纳入土壤甲烷汇模型,以优化生态系统韧性。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黎绍鹏老师课题组徐帅伟同学,他进展汇报的题目是《热带森林的多维度生态恢复》。研究结果发现热带森林及其土壤具有很强的恢复力,通常在120年内所有属性都能恢复。其中,土壤属性恢复最快(<10年),植物功能属性次之(<25年),森林结构和多样性恢复较慢(25-60年),而多样性和组成属性恢复最慢(超过120年)。最大树干直径(Dmax)、结构异质性(SH)和物种丰富度(SR)是监测森林恢复进展的关键指标。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宋坤老师课题组的夏思懿同学,她口头汇报的题目是《上海城市森林树木多样性的遥感反演研究》。该研究发现不同季节遥感参数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同一季节内,不同多样性指数的参数重要性排序差异较小。对于同一多样性指数而言,不同季节的参数重要性排序有较大差异。第四位汇报人是来自刘慧颖老师课题组的张靖雅同学,其进展快报的题目是《典型草原地上地下β多样性对氮添加的解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施氮条件下,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动态解耦,表现为地上β多样性先增后减,地下β多样性线性下降;地上禾草增加而杂类草减少,地下相反;地上和地下物种组成相似性降低。这可能由地上和地下对环境变化的不同敏感性和地下动态的时滞性导致。

肖文胜同学作汇报

徐帅伟同学作汇报

夏思懿同学作汇报

张靖雅同学作汇报

下半场的第一位汇报人是来自刘敏老师课题组的金梓文同学,其口头汇报的题目《特大城市热暴露的长期趋势和风险调节:季节动态和响应机制》。研究显示,2000-2022年上海市地表温度持续上升,超过80%的区域在夏季面临高热暴露风险。人为热排放是导致热暴露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工业化郊区更为显著。第二位汇报人是来自刘敏老师课题组的张淑怡同学,她汇报的题目是《全球南北方城市化对植被的影响对比》。研究提供了全球尺度上城市化对植被动态影响的定量分析,增进了时空尺度的理解,不仅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而且创造性地提出全球南北方城市在城市化与生态保护之间权益的差异,强调了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化阶段对城市化影响的调节作用。第三位汇报人是来自李媛媛老师课题组的杨淑贵同学,她口头汇报的题目是《水杉雌雄花芽发育特征及分子机制》。目前研究已完成水杉雌花芽、雄花芽及叶芽发育的观察工作,接下来将对水杉雌雄花芽及叶芽的生长特征进行系统观察。此外,还将对不同时期和芽同时期的转录组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和富集结果,并结合形态学观察来理解花芽发育背后的分子机制,以期利用水杉的全基因组数据来鉴定MADS-box基因家族。第四位汇报人是来自黎绍鹏老师课题组的张文刚同学,他汇报的题目是《暗多样性揭示了淡水鱼类在全球归化和入侵中的成功》,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总适宜性和暗多样性概率是影响其在归化和入侵过程中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特性由多个维度的功能性状共同决定,并且可以更好地解释物种在这些过程中的成功与否以及归化地区的分布数量。

金梓文同学作报告

张淑怡同学作报告

杨淑贵同学作报告

张文刚同学作报告

汇报结束后,李媛媛老师、张敏华老师和刘慧颖老师对所有汇报人进行了点评,最终评选肖文胜、金梓文两位同学为第七十七期光华论坛“最佳汇报奖”获得者。

汇报人合影

最佳汇报人合影


附:

文:温凯莉

图:阮文亮

海报:黎舒心

来源:必威Betway东盟体育